B11文华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部
学校官网

机电新闻

机电新闻

谋划新发展聚力新工科—文华学院召开深化校企合作推进新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研讨会

作 者:机电学部   发表时间:2017-12-28


    12月20日 “文华学院深化校企合作推进新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研讨会”在文华学院学术报告厅隆重召开。本次大会由文华学院主办,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部承办。我校校长刘献君,党委书记于清双、常务副校长刘太林、副校长严国萍、程红、陈思忠等校领导,青年千人华中科技大学许剑峰教授、武汉东湖学院机电学院院长盛步云教授学校等9所高校代表、武汉金石兴机器人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洪波、华工科技法利莱人事经理郑飞、广州普华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校友柯星昌等17家企业代表及文华学院各学部及机关部处共计100余人出席了本次会议。
      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文华学院作为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如何进一步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将产业和技术的最新发展、行业对人才培养的最新要求引入专业教学过程,推动传统工科向新工科转型,建成满足行业发展需要的课程和教材资源,加大学生选择空间,实现个性化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研讨会分为文华学院校企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字仪式、深化校企合作推进新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大会交流报告以及文华学院深化校企合作推进新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研讨交流这三个阶段。
     大会第一阶段,由常务副校长刘太林主持文华学院校企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字仪式。刘太林指出“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并强调了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主要目的和意义。本次大会共与湖北嘉一三维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武汉经纬度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普华环保设备有限公司等八所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在这八家企业中有2家企业属于校企合作办学、专业共建项目;有2家企业属于科研合作项目;有4家企业属于支持和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其中3家企业都是校友企业。这些校企合作协议的签订更进一步扩了大文华学院校企合作的范围,为文华学院校企合作办学、引导学生创新、创业、新工科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开拓了更为广阔的路径。
      刘献君校长为大会致辞。他说道:“我们文华学院有两件比较重大的事,一件是个性化教育,一件就是应用型人才培养。个性化教育一直是我们的治学理念,模式和路径都很清楚,而应用型人才培养这条路却还在探索中,所以我们召开了这次研讨会,来共同研讨这个问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而校企合作正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钥匙。所以只有共同创造,才能把应用型人才的路找到、走好和走实。”
     大会第二阶段,在文华学院副校长严国萍教授主持下,参会代表就如何在新工科背景下推进传统专业转型发展,校企如何深度融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等做了热烈交流。青年千人华中科技大学许剑峰教授,武汉东湖学院代表盛步云教授,武汉金石兴工业机器人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洪波,合作企业和校友企业代表、华工激光工程有限公司人事经理郑飞,文华校友广州普华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柯星昌,机电学部主任杨家军教授等,就“智能机械的发展”、“智能制造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校企合作探索和实践”、“校企合作培养激光应用型人才为中国制造增添荣耀”、“新工科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等主题做了精彩的报告。
 
      
    大会第三阶段,在机电学部主任杨家军教授带领下,参会代表参观了机电学部智能制造与三维数字化设计中心、工业机器人实践教学中心,现场进行观摩研讨。随后在机电学部会议室,在杨主任主持下,参会代表就深化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取得的一些经验和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广泛研讨。各参会企业代表以及学院代表依次介绍了本单位的基本情况并且对如何开展校企合作,如何结合新工科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了具体建议。东风变速箱代表董晓世部长指出“如何实现应用人才培养目标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仅是关乎学校、企业的发展,更是学校与企业的基本社会责任。如何尽一份社会责任呢?那么就需要学校与企业之间多探讨多沟通,不断借助兄弟单位好的经验从而多收获多感受。而制定具体业务标准,安排专业人员进行讲解以及共建实习基地也均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


      本次大会是一次共同交流、共同探讨、共同推进的大会,大会重申了校企合作在新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校企合作,企业的技术进步,人才储备也离不开校企合作。校企合作的模式多种多样,如何找到最为合适的路径,如何取得学校和企业的共赢是学校和企业都必须思考的问题。正如文华学院校长刘献君教授所说:“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而校企合作正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钥匙。所以只有共同创造,才能把应用型人才的路找到、走好和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