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通讯员 杨洁 学生通讯员 杨灿灿)为激发小朋友们对科学的热爱,营造浓厚的科学氛围。12月14日至12月15日,机电学部青年志愿者协会前往佛祖岭流芳社区开展了为期两天的科普课堂活动。
上午九点半,课堂正式开始。小老师艾梓琦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入静电的概念。通过一段有趣的动画视频,展示了日常生活中静电产生的各种奇妙的现象,由此引出静电产生的原理——摩擦起电,并通过小实验,瞬间点燃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在静电小实验中,孩子们通过塑料梳子与头发的摩擦产生静电,随后成功吸附起了碎纸屑。他们瞪大了眼睛,看着纸屑在空中飞舞并附着在梳子上,惊讶与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随后进行的电路连接实验同样精彩。小老师彭富琴讲解了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以及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原理。在孩子们对理论知识有了初步认识后,他们开始动手连接简单的电路。
当孩子们看到电流在电路中“穿梭”时,他们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在此过程中也对电路原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接续第一天在社区开启的科学探索之旅,第二天的活动在孩子们的满心期待中如约而至。
12月15日上午9点30分课堂开始,小老师宋坤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小朋友们介绍了空气炮的原理,让小朋友们带着“气球能不能用来作为小车的动力?”这一问题的思考,用气球动力车实验的方式来为小朋友们揭晓答案。
进入实践环节,小老师们为孩子们分发气球、塑料瓶、吸管、车轮和塑料瓶盖等材料。在老师们的耐心指导下,孩子们化身小小工程师,专注地组装动力车。此环节特别设置了奖励机制,小车速度领先者可获得糖果。这一机制充分激发了孩子们的斗志,他们全心投入,力求在各个方面得到最佳。
紧接着的“彩虹泡泡龙”实验更是将课堂氛围推向了高潮。小老师玉彬成首先向小朋友们介绍了光的色散原理,即太阳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多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随后,小老师们为每个小朋友发放了塑料瓶、纱布、橡皮筋、盘子以及调配好的泡泡水和食用色素。在小老师们的指导下,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开始动手制作彩虹泡泡龙。
两天的科普小课堂活动,通过理论与实验的有机结合,让孩子们在实验中验证理论,这不仅激发了孩子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们带着对科学的热爱与憧憬,期待着下一次的探索之旅。(摄影 杨灿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