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理工类 本科 学制4年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领域的专业知识与应用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从事机电产品及工艺装备的创新设计、生产制造、科技研究和经营管理等工作的新工科应用型人才。
专业优势与特色:本专业为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文华学院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近年来申请十余项国家级及省级专业建设类项目,实训中心拥有两千万先进智能制造设备,获批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训基地1个。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0人。专业以三维数字化设计与智能制造为特色,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每年学生获国家及省级机电类学科竞赛达50余项。专业学风优良,每年考研率约20%左右,就业率在98%以上。
主干课程: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三维(3D)数字化系列课程、机电传动与控制、数控技术与编程、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液压与气动、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3D打印技术等。
就业去向:在机械工程领域的企事业单位从事机、电、液一体化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制造、研究开发、工程应用、生产管理与组织、销售运营等工作。
机器人工程 理工类 本科 学制4年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先进制造与机器人工程的基础理论和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能从事机器人产品的设计制造、应用开发、运行管理与维护和教育培训等工作,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优势与特色:本专业拥有先进的机器人实验室以及智能制造生产线,专业课程由双师型教师团队授课。工程实践训练课程设置比例高,将教学、实践、生产有机地融为一体,通过系统真实的项目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机器人工程实践应用能力。近年来,本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机甲大赛、世界机器人大赛等高水平竞赛,获奖达40余项。专业学风优良,机器人方向考研率20%左右,就业率98%以上。
主干课程:机器人机械系统设计、机器人检测技术、工业机器人在线编程、工业机器人工程仿真、工业机器人典型应用案例分析与设计、工业机器人项目方案设计与管理、机器人视觉识别技术、机器人系统集成等。
就业去向:在机器人设计研究单位、生产制造企业以及集成应用公司,从事机器人集成系统机械设计、方案设计、装调与改造,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应用及运行管理等技术或管理岗位工作。本专业为市场紧缺专业,与多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供求关系,就业前景好。
机械设计与制造 理工类 专科 学制3年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计算机绘图、数控编程加工、模具设计与制造等技能,能进行机电设备的操作维护、生产组织管理等工作,适应现代制造技术发展的大学专科层次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专业优势与特色:本专业面向装备制造业,以计算机三维(3D)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为专业特色,强化专业课程教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加强学生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至少获得一项相关岗位职业技能证书。专业学风优良,近年来有约50%的学生通过“专升本”考试,升入本科继续学习。
主干课程: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数控技术与编程、数控培训、模具设计与制造、汽车原理与结构、液压与气压传动、电工技术技能培训等。
就业去向:面向机械工程及相关领域的企业,从事机床操作员、质检员、管理员、机械加工工艺员、数控工艺编程人员、机床操作与编程,机床设备维护人员和机械产品销售维修员等基层管理工作。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理工类 本科 学制4年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础与技能,熟悉新能源技术,能在发电、供电、电气装备制造等领域中,从事电力系统运行、电气装备设计、电气项目开发、电力装备维护及电力工程管理等工作的宽口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特色与优势:本专业有明确专业背景,各行各业涉及到有关电气运行、维护、管理、开发等都属于本专业应用范围。本校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有比较雄厚的师资队伍,2020年获批为“双万计划”中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生就业前景好。已有13届本科毕业生,分别就业到国家电网公司、电力设计院、电气装备制造企业及其它工业企业中。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主干课程:电路理论、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力电子学、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自动控制理论、电力拖动与控制系统、电气控制与PLC技术等。
就业方向:可攻读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控制工程等专业方向的研究生;可到各类发电企业、国家电网(供电局)、电力装备制造业,从事电气运行、装备设计、检测、维护、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可到其它工业行业,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技术、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的的工作。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理工类 本科 学制4年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电网信息采集和数据智能处理的理论与技术,熟悉新能源发电接入技术、电网智能调度控制技术,可在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领域从事制造、设计、运行、开发及智能电气设备维护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应用人才。
专业特色与优势:本专业涉及较宽的学科领域,涵盖了强电、弱点、信息、计算机、控制等学科。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各行业对电力的依赖明显增强,智能电网已成为世界电网发展的共同趋势。本专业作为强电与弱电交叉的新兴专业,有明显的时代背景与很好的发展前景。毕业生就业领域宽,可在能源、电网、工业企业、事业单位等行业从事智能电气或信息技术相关的开发、运行、维护与管理等工作。
主干课程:电路理论、电子技术、电气工程基础、电机与拖动技术、自动控制原理、Python语言、智能电气设计、电力大数分析、嵌入式系统、智能电网通信技术、智能变电站技术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可攻读智能电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可到电网、电力装备制造企业、信息技术产业、及其它行业中与电气、信息技术相关领域,从事生产、运行、维护、开发、设计、制造及电力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等工作;可从事计算机应用以及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智能制造工程 理工类 本科 学制4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立足湖北,面向全国,服务于区域社会与经济发展需求,深入贯彻个性化教育,培养具有道德文化素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掌握必备的数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相应的专业知识,能从事机械工程智能装备与控制领域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运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国际视野,能够针对智能制造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展系统分析并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有创新意识和能力,在工程实践中体现较强的人际沟通、团队协作、组织管理能力;能够从事智能制造及相关领域的设计、运行及管理等方面工作。
专业优势及特色:基于学科交叉、科教融合的教学模式,将机械工程、控制工程、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和人工智能技术等学科专业知识有机结合。依托省级一流学科及省级实习实训基地等平台,强化工程实践环节,可亲历智能装备和数字化产线的产品设计流程,收获运用智能制造工程技术对传统的生产方式进行改造的策略和经验。
主干课程: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电气控制与PLC、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物联网技术及应用、大数据及云计算、传感器与智能检测技术、机电传动与控制、数控技术与编程、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智能装备及其故障诊断、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智能工厂集成系统技术、智能制造执行系统(MES)、3D打印技术基础等。
就业方向:就业面宽广,可从事智能制造工程师、产品制造工程师、结构工程师、机器人开发工程师等岗位,也可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硕士学位。
智能制造工程(3D打印及三维数字设计方向)
理工类 本科 学制4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立足湖北,面向全国,服务于区域社会与经济发展需求,深入贯彻个性化教育,培养具备较强的制图、设计和计算机使用等基本技能,掌握必备的数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相应的专业知识,具有道德文化素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强,掌握CAD/CAM最新应用技术、3D打印技术原理与方法,能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生产、测试和数控设备的编程、3D建模、3D打印机技术等方面工作,智能增材制造装备(3D打印)的生产制造、测试检验、运行管理维护、设计技术开发等智能制造工程领域的应用型人才。
专业优势与特色:世界工业强国已将3D打印作为未来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本专业引入中国3D打印综合应用第一股—湖北嘉一三维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注重学生个性化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在各项国家、省级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3D打印将带给你无限的思维创作空间让你的奇思妙想变为现实让你的人生充满挑战。
主干课程:机械工程控制基础、传感器与智能检测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三维测量与逆向建模、电气控制与PLC、3D打印技术基础、3D打印材料、3D打印软件技术、数控技术与编程、智能制造工程导论、医学影像三维建模、机电传动与控制、大数据及云计算概论、物联网技术及应用。
就业前景:机械装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医疗、轻工业等从事3D建模、3D测量、3D打印制造、产品设计等。 学生享受“嘉一高科”100%就业推荐服务。
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 理工类 本科 学制4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源动力系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源动力尤其是新能源与节能减排等新兴产业的研发、市场、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
专业优势与特色:经济建设能源先行,新能源与节能减排是国家战略发展重点领域,本专业围绕此特色方向合理规划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利于学生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实践创新氛围浓厚,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在“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等高水平国家、省级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毕业生供不应求,广受好评。学风优良,考研录取率保持在20%以上。
主干课程:新能源技术、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热工测试技术、内燃机原理、制冷原理与装置、新能源与节能减排创新实践课程等。
就业去向:毕业生近年来主要集中在新能源、节能减排技术等新兴产业,学校与相关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毕业生供求关系,学生就业和发展前景良好。